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在不改变土家寨原始风味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修建了一条宽几十米的莲花大道,在太平河上架起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风雨桥,划定了湿地公园的环境保护与改善范围。利用东西部协同合作的机遇,引入长三角江南水乡的园林文化元素,结合本地山水田园风光和土家民族风情,修建了别具一格的荷花池。同时,对进寨道路、农田阡陌、河岸柳林、古树花圃、龙潭民居、街面巷道和传统住宅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与整修,实现了古朴古韵与现代园林艺术的完美融合。注重土家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传承
近几年来,为了促进云舍村民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小康。在实际改造过程中,注重对云舍村内桶子屋、古法造纸作坊群、龙潭等申报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挂牌告示和视频监控,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进行管理。以文旅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民宗局、省县土家学会、县文史委等单位干部及学者成立了专班,对江口傩堂戏、土家金钱杆、豆腐干制作技艺、桶子屋制作技艺、皮纸制作技艺等进行挖掘整理、编撰成书。多次召开民族文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研讨会,最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还确定了其传承人,每年投入一定资金培育年青人热爱此项事业,做到后继有人、欣欣向荣。持续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治理成果
在云舍村快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环境卫生、邻里矛盾、土地流转矛盾等等矛盾。江口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云舍村环境卫生管理公益性岗位扶助政策,按照政府出一点、集体出一点和村民出一点的办法,设立了环保卫生服务队、旅游管理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民兵服务队、民族文化演出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把部分土家桶子屋进行了维修和蜡像雕塑场景设置,并聘请专业导游向游客宣传讲解防疫政策和云舍历史文化和民族习俗,得到了游客的广泛认同且秩序井然。目前,进入旅游旺季,云舍村已经修了4个大型停车场500多个停车位仍然不能满足旅客停车需要。 该村兵支书杨凤刚说:“云舍村现有农家乐46家,相关从业人员达648人,土家歌舞表演队48人,生态文化旅游收入效益显著,人均收入突破1.2万元,成为全国4A级景区和全国民族文化和森林生态示范村寨。”(赵玉德黄昌俊)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挖掘学生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展示学校
暂无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