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桥架起小康路

       1934年6月19日,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红三军转战贵州省川黔边的枫香溪,召开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

       根据会议决定,红三军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恢复了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深入基层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避免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对红三军造成的恶劣影响,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为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奠定了基础,黔东地区迎来了革命曙光。

       穿越时空,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发生了巨变,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蜜……

       一河三座桥,三座红色丰碑

       喟叹时光如水,沉淀红色记忆。走进红色古镇——德江县枫香溪,你会发现一条河横跨三座人行古桥,最下游的石板拱桥,当地人称“干溪沟大桥”。

       桥面杂草丛生,一棵棵小树从拱桥的缝隙处茁壮成长,拂开厚厚的绿叶,是一段尘封87年的红色岁月。

       “以前,这座桥是枫香溪古镇通往长征村的必经之路。当年,红三军第九师就驻扎在长征村,每天都要从桥上过路。现在,就只有附近几户村民做农活从桥上过,大家都是从上面新修的公路大桥通行。”枫香溪镇原文化站负责人吕文兴说。

       一块块青石搭建的拱桥,承起了红军过往的脚步,让革命的精神延续到今天。

       如今,拱桥的使命已经被旁边新建的公路大桥取代,桥上汽车呼啸而过,桥下河水静静流淌。

       而石拱桥上垂下的绿色藤枝迎风飘摇,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讲述当年的激情岁月。

       吕文兴告诉笔者,当年在枫香溪,红军就是通过这一河三座桥,带领群众在两岸闹革命,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走进枫铺村,一片绿野映入眼帘,一条小河把广阔的田野分成两片,河上有一座三拱石桥,当地人称“三洞桥”。

       石桥连接两岸的稻田,一位带着斗笠的村民正赶着羊群从桥上走过,田里的秧苗在夏日凉风中左右摇曳。

       当年,红三军第七师就从三洞桥进入枫铺村,在河边大沙坝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政治纲领,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布告》《革命委员会政治纲领及组织法草案》《农民协会的纲领及章程草案》等文件,让老百姓对红军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拉进了红军与百姓的距离。

       “三洞桥,在红军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吕文兴说,三洞桥现在依然是村民过河的主要通道。

       “过河去对面,除了开车,大家都是走三洞桥。”70岁的王顺超告诉笔者,听老一辈说,三洞桥有300多年的历史。

       村民王志光说,小时候在村里大家经常围着老年人,央求讲述红军在枫香溪的故事,故事说完就开始玩红军打土匪的游戏。 三洞桥,是枫铺村上一代人跟随红军闹革命的见证,也是王志光这一代人忆苦思甜的记忆。

       87载岁月匆匆而过,三拱桥在风吹雨打中始终巍然屹立,日夜担负着村民安全过河的重要使命。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在枫香溪古镇下边同一条河上,一座廊桥在广阔的田野里显得庄严肃穆,桥下的河水哗哗流淌。

       吕文兴介绍,廊桥是前几年新建的,当年的木质廊桥被洪水冲垮了,以前贺老总在枫香溪时就经常在桥上钓鱼,新建廊桥就是为了纪念红军在枫香溪革命活动而建。

       传承红军精神,推动产业转型

       红军的身影远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一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延续,每当有游客询问当年红军的事迹,很多村民都能记忆犹新、侃侃而谈。

       枫香溪会议会址文物管理所所长冉喜告诉笔者,很多外地来的游客找不到当年红军工作战斗的遗址,村民都会热情地当好向导,带他们去参观。

       说到红三军的故事,冉喜感叹:“一边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一边是环境恶劣和物资匮乏,红三军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行军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奋勇前行的精神。”

       “当年红三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依然激励着枫香溪的干部群众,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而奋勇前行。”冉喜说。

       近年来,枫香溪镇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勠力同心,加速发展,从曾经的烤烟“金色经济”、煤炭“黑色经济”,向现在的核桃、花椒、茶叶等“绿色经济”转型。

       产业转型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枫香溪在全镇20个村(社区)发展核桃产业,但因缺乏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出现核桃挂果率低、掉果等问题,农户没有得到收益。

       核桃问题,没有影响枫香溪人民转型发展的信心,镇党委政府四处请果树专家研究查找原因,实行技术改良。通过几年努力,改良获得成功,去年就产鲜果20万公斤,实现产值200余万元。

       截至目前,枫香溪镇发展肉牛存栏7000余头,发展生态核桃4.3万亩、生态花椒9000亩、生态茶叶11.2万亩、精品水果1400亩、生态蔬菜3000亩。

       航拍下面,枫香溪处处绿色青山。沿山而行,公路两旁,座座青山正在变“金山银山”。

       赓续红色文化,推动绿色崛起

       红军足迹远去,红色文化接续。

       目前,枫香溪镇围绕枫香溪会议会址纪念馆、纪念碑、博物馆、红七师军部、红九师军部、红三军医院等红色资源,提出了独具“枫香溪特色”的红色文化链,已开发出红军面、红军饼、红军餐、红军衫、红军袋、红军服、红军歌、红军课等,让游客感悟当年红军的艰苦生活和激情岁月。

       “我们以枫香溪会议纪念馆为中心,为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员干部,规划了‘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餐红军饭、睡一次红军铺、讲一段红军故事、唱一首红军歌曲、上一堂红色党课’等体验内容。”枫香溪镇党委书记蔡华说。

       枫香溪的贫困,随着全面小康的实现而远去,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老区徐徐展开。进入新时代,枫香溪人民继续高举红军精神火炬,照耀奋勇前行、加快发展的道路。

       蔡华告诉笔者,近五年来,枫香溪镇实现了村村、组组、户户通硬化路,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7912元增加到2020年底11712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松桃百姓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松桃百姓网“松桃社区”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松桃百姓网的观点和立场。 上一篇内容 良法善治绘就和谐乡村 下一篇内容 郁建生:共产党员身份永远不会“退休” 内容标签: 红军 红军桥 军桥 桥架 架起

评论(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跟贴用户自律公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立即注册 |

暂无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