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烽火: 中共黔北工委

       中共黔北工委从建立到结束工作,起起落落两年时间,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黔东纵队”“黔东北游击队”“湄潭游击队”以及郎岱、关岭、晴隆游击队武装,进行了松桃、湄潭和郎岱多次武装暴动,并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军首长指示,将“黔东纵队”“黔东北游击队”“思南游击支队”“湄潭游击队”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黔东北纵队”,发展到2900多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了辰溪、凤凰、松桃、铜仁、江口、印江、思南、德江、凤冈、湄潭10个县,在武装斗争中先后牺牲了60位同志,出色地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中共黔北工委及其地下工作者、游击队员团结贵州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维护社会治安,配合解放军入黔过境,接管国民党政权,为贵州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谱写了中华民族史上的壮丽篇章。中共黔北工委的历程虽短,却凸显了它在贵州党史和革命斗争史中,厚重而璀璨的地位与作用,为中共贵州省工委的建立乃至之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和思想上的基础。

       风起云涌 红色革命烽火播撒黔山深处

       1940年前后,贵州的中共地下组织遭到国民党破坏,地下党的一些负责人遭到逮捕。1941年,中共贵州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党员疏散转移,省工委成员张立辗转抵达重庆后,留在中共川东临时工委工作。

       1947年12月,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蒋管区农村游击武装斗争的指示,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黔北工委”,由张立负责,主要任务是在黔东北地区恢复地下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建立一条交通线,在敌人的西南大后方,沿长江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在黔、川、湘邻近地区建立根据地,以实现党中央制定的前后夹击,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战略意图。

       1947年12月底,张立指派宋至平随在重庆读书的德江藉学生先仲虞作为第一批先遣人员赴德江,发动黔东北的德江、松桃、印江、石阡、湄潭、凤冈、正安、道真、务川等地的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清理、恢复、发展党组织,建立游击根据地。

       次年1月,中共黔北工委在德江平原十字关成立,宋至平主持黔北工委的日常工作,先仲虞任联络员,负责安排储备、保护外来干部和筹集经费。从此,红色革命烽火播撒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

       1948年2月至4月、8月至11月,张立先后来黔视察与部署工作。其间根据川东党组织的指示和要求,先后5批次派遣20多名干部入黔,加强黔东北地区党的领导工作。1948年4月成立了中共松桃冷水支部,组建了一支苗族武装,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松桃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利用滕家亲朋家族关系,以冷水乡警卫班为基础,控制了冷水、盘石两个乡政权,争取发展了约300多人枪,并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内建立起一支近千人的队伍;7月成立了中共湄潭县工委;11月,郎万忠奉命回德江,沟通了中共思南地区总支委员会与黔北工委的联系。1948年春,中共黔北工委接通了重庆至德江的交通线,建立了德、凤、湄、遵地下交通单线联络点。同年9月,建立了正安至道真到南川地下交通线。

       1949年初,中共黔北工委开办“煎茶美烟公司”,一边以种烟技术员身份到农户家中做发动工作,一边收购猪鬃、生漆等土特产运到重庆换回武器。同时,组织民间工匠秘密修理破旧枪支和打造杀猪刀。1949年2月5日,宋至平在松桃县石梁乡石响召开了松、印两县干部会议,决定以地下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为基础,建立了黔东纵队,宋至平任司令员兼政委。隶属中共黔北工委领导,下设5个支队,全纵队共有武装253人。

       其间,黔东纵队发布了《告工农同胞书》《告苗胞书》等文告,提出了打倒国民党、打倒蒋介石,反对拉兵派款, 实行开仓济贫等口号,共策划了3次武装暴动,其声威极大的震慑了国民党地方政权。后因国民党重兵“围剿”,黔东纵队一部分转移隐蔽,一部分东出湘西继续战斗,直至迎来解放。

       艰苦斗争 红色革命队伍意气风发

       正当黔东纵队在湘西苦苦支撑、黔东北游击支队战斗如火如荼之际,1949年11月10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及第一、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了西南战役。解放军三兵团第10军在湘西辰溪与黔东纵队边胞支队取得联系,董啸嵋、滕久光、田家乐等申请担任进军松桃的向导,11月12日,松桃解放。19日,先仲虞率领黔东北游击支队攻取德江县城获得胜利,德江解放。至此,中共黔北工委胜利完成了肩负的历史使命。

       解放后,中共黔北工委组织的游击队成为清剿国民党残余、剿匪清霸斗争的重要武装力量。1949年11月21日下午,三兵团第10军政治部主任许梦侠在思南县东华溪主持召开了解放军代表、思南游击支队、黔东纵队、黔东北游击支队负责人会议,决定将各游击武装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黔东北纵队”,明确纵队序列,下辖3个支队,共2900多人,司令员先仲虞,政委刘学礼,副司令员朱亚、李国民,副政委滕久光、安熹、何恩余、仇思明,参谋长董啸嵋,副参谋长先仲齐。黔东北纵队成立后,在凤冈、德江、思南、松桃、印江、湄潭等县,为维护治安、协助军管、筹集军粮、搜歼国民党溃军残余,配合解放军解放各县,保证主力部队顺利入川会战,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12月下旬,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决定,黔东北纵队集中凤冈整编,将各支队分别整编为上述各县县大队。

       中共黔北工委为在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贡献了大批干部。其重要成员先仲虞、谢焕耀、滕久光分别任思南、德江、松桃县首任县长,刘学礼任印江县委副书记,董啸嵋等一大批干部被吸收到专署和县、 区、乡担任要职。

       解放后,中共贵州省委曾对中共黔北工委地下斗争史作了这样的评价:“贵州地下党和游击队,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团结贵州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党、为人民作出了贡献,对贵州的解放是有功劳的。”

       不辱使命 红色革命暴动惊敌胆

       中共黔北工委坚持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腹地,在白色恐怖的反动营垒中坚定革命意志,经受险恶严峻的政治考验;坚持把群众工作放在第一位,迅速有力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坚持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从实际斗争中识别、培养和锻炼党员,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坚持灵活机动的斗争策略,保存壮大了自己,瓦解打击了敌人。

       1948年底,川东地下党遭受破坏。黔北工委负责人张立为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辗转从上海到香港,找到中共中央上海局在香港的联络点。上海局对张立作了明确的工作指示:绝对停止在贵州的武装斗争运动;与川东党的联系停止,直接由香港(指上海局)领导;组建贵州省工委,张立任书记,将工作重点放在贵阳等大城市。2月底,省工委成立,3月初,宋至平奉调到省工委工作,黔东北的工作由先仲虞、刘学礼负责。8月,宋至平被捕,导致先仲虞、刘学礼与省工委失去联系,紧急状态下成立了先仲虞任书记,刘学礼、林茂德任委员的黔东北特别支部,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扩大武装力量,继续开展对敌斗争。

       1949年9月,先仲虞借国民党49军在湄潭组建“预备兵团”之机,将原来成立的抗兵小组约400人,组建成一个“新兵营”,并将中共党员隐蔽其中作为骨干,编入“预备兵团”为第三营,待机举事。11月初,在该团将开往遵义之前,举行武装暴动,将该营拖出湄潭,带到德江的覃家湾整训,打出“黔北游击支队”的旗号,与先仲虞掌握的策应队伍会合后,先仲虞、刘学礼根据情势变化和部队的状况,决定将黔北游击队改称为“黔东北游击支队”,李明吉为司令,先仲虞为副司令,刘学礼为政委,下编为3个大队。黔东北游击支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活动于思、凤、德、湄诸县,对国民党地方反动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于当年11月19日配合大军解放了德江县城。

       中共黔北工委坚定地遵循上级的指示,积极地动员、培养、组织地方游击武装,不辱使命,建树可碑,正如中共贵州省委在一份决定中指出的“在这次解放黔东北的伟大进军中,黔东北纵队曾起了重大作用”。

松桃百姓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松桃百姓网“松桃社区”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松桃百姓网的观点和立场。 上一篇内容 【贵州生态日】桃源铜仁逐绿前行 下一篇内容 模范的会师,团结的会师,胜利的会师—— 木黄会师 内容标签:

评论(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跟贴用户自律公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立即注册 |

暂无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