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工作法防止返贫有方

       自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坚持把防止返贫致贫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全力聚焦收入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的“3+1”主要指标,创新探索“1+N”工作法,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出台“1个意见”,顶层设计有章有法。出台《进一步加强防贫预警监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对监测范围、监测程序、帮扶措施、工作要求、部门职能职责等进行了明确,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排查、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的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基本形成。成立区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专班,明确由区县委分管领导兼任专班班长,县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为专班副班长、各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乡村振兴局分管负责同志为专班成员,统筹调度本辖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有序推进。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防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县、乡、村、户四级档案资料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县、乡、村、户四级档案资料,做到工作开展真实、留痕、可查。

       突出“2业发展”,致富道路有板有眼。产业方面,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继续实行市领导领衔重点产业发展制度,集中力量发展生态茶、食用菌、中药材、蔬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特色林业、薯类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农业发展基地,确保监测对象每户至少有1至2个产业覆盖。以村组为单位,科学规划一批种养结合、长短结合、农旅结合、集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产业示范村,通过项目带动,做好产业与预警户的利益联结工作,让预警户更多地参与产业发展和经营,增加其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及财产性收入,最终实现稳定增收不返贫。就业方面,充分发挥市县国有劳务公司、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驻外劳务协作站的作用,健全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精准掌握监测对象务工就业情况,强化产业与就业双向对接。深入实施寻雁、送雁、育雁、助雁、繁雁、护雁“留雁行动”,确保“三类人群”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户1人以上就业创业。对有一定劳动力的预警户,结合农户意愿,为其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好增收项目,尽可能提供一些好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切实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继续推动生态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优先安置脱贫群众,帮助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同时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紧盯“3类人群”,全面排查有根有据。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3类人群,充分运用现有大数据平台,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相结合。依托贵州乡村振兴云防贫预警监测平台,进一步挖掘大数据“钻石矿”,充分运用“贵州乡村振兴云防贫申报”微信小程序,实现农户扫描“二维码”一键申报。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由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三支队伍”对监测对象进行走访,常态化了解其收入支出、就业创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有针对性提出预警意见。由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市直“3+1”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调研组深入各区县持续开展联合督查、暗访调研,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防返贫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薄弱环节,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公益岗位、突发灾害、扶贫车间等社会关切的热点难点,组织对所有农村户籍群众开展了集中排查。今年以来,共排查农村人口108.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23.1万户,脱贫不稳定户0.39万户,边缘易致贫户0.7万户,突发严重困难户0.07万户。通过排查新增识别监测对象182户72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49户198人,脱贫不稳定户45户167人,突发严重困难户88户359人。

       筑牢“4项基础”,合力预警有条有理。建立健全部门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联动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调,持续加强数据共享,按职责落实筛查预警责任,拓宽预警渠道,定期研判规模性返贫风险隐患,研究制定应对措施。结合有关行业部门业务实际,综合分析返贫致贫风险点,在确保预警线索不重复的前提下,形成本级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不留盲区、死角,预警信息来源全面、覆盖面广。市县两级乡村振兴部门按月归集行业部门增量预警信息,每月定期进行预警,确保预警及时、不漏。同时,充分利用贵州乡村振兴云防止返贫预警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定期发布预警,实现防贫监测体系动态管理。坚持集中排查和定期走访相结合,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依靠乡村干部、驻村干部、乡村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对照监测范围,及时靶向入户核查,进行常态化预警。对核实结果开展集中研判,符合纳入监测的及时按照识别程序识别后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1-9月,累计归集预警线索7.5万条,涉及人数7.19万人。

       建立“5项机制”,动态管理有声有色。建立发现机制。明确监测范围、监测对象、监测标准、监测重点、监测方式,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形成“镇、村为主、部门联动,合力监测帮扶”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格局。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建立响应机制。针对农户申报、入户排查、部门数据预警,以及关注信访、媒体消息等途径发现的监测对象,及时响应。采集信息,收集资料,完善监测对象识别程序,对接帮扶责任人,建立帮扶档案,集中会商对接帮扶措施,消除风险点。建立帮扶机制。针对具有致贫返贫风险的人群,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对风险复杂多样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真正做到“户户有帮扶机制,人人有防贫措施”。目前,全市有监测对象1.17万户4.46万人,均已享受针对性帮扶措施。建立调度机制。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形式,通过动态监测监测户信息倒逼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建立考问机制。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进行通报,对问题较多的进行约谈,对弄虚作假、问题严重、失职失责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标对表中央、省考核要求,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成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对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松桃百姓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松桃百姓网“松桃社区”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松桃百姓网的观点和立场。 上一篇内容 “筑巢引凤”,铜仁招商引资动力十足 下一篇内容 41个省市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稳步推进 内容标签: n” 工作 作法 防止 返贫

评论(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跟贴用户自律公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立即注册 |

暂无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推荐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