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采蘑菇,吃鲜蘑的季节!注意!注意!注意!

       进入秋季,又到了蘑菇采食季。温馨提醒:大家采摘野生蘑菇要仔细辨别,审慎采摘、食用,杜绝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故发生。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省份,森林植被丰富,每年夏秋季节是野生蘑菇生长繁殖的旺季,目前至少有超过100种毒蘑菇

       由于野生蘑菇种类繁杂,很多毒蘑菇与一些野生食用菌极其相似,菌类专家都很难仅凭肉眼辨识,因此每年因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在全省各地时有发生。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多样,发病潜伏期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或数天,其中以脏器损害型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近几年来监测结果显示我省毒蘑菇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以家庭散发为主。

       每年6~10月贵州进入野生毒蘑菇中毒高发时期。毒蘑菇中毒事件是引起我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死亡的主要原因。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和治疗方法,因此,蘑菇中毒防控最好的措施就是不要随意采食和买卖野生蘑菇!

       请珍爱生命,远离毒蘑菇

       一、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或畜禽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已超过500种。贵州省发生较严重的蘑菇中毒多为鹅膏属物种引起。鹅膏是大型真菌的一个大类,其中剧毒种类的主要特征是菌柄上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

       典型剧毒鹅膏的示意图(黄盖鹅膏)有毒鹅膏基本都具有菌环和菌托这两个特征结构,但是有些食毒不明或可食鹅膏也具有这两个特征,一些著名的味道鲜美的可食鹅膏,例如橙盖鹅膏、隐花青鹅膏同样既有菌环又有菌托,而某些剧毒鹅膏又与可食鹅膏外观长得非常相似,例如剧毒的灰花纹鹅膏和可食的隐花青鹅膏,因此对于老百姓来说,很难从外观上来区分哪些是可食鹅膏,哪些是有毒鹅膏。

       除了上述长有“菌盖、菌环、菌托”的鹅膏类蘑菇可能有毒,无“菌盖、菌环、菌托”蘑菇也可能有毒。因此: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绝对不要采食“头上戴帽(有菌盖)、腰间系裙(有菌环)、脚上穿鞋(有菌托)”的野生蘑菇!

       二、毒蘑菇中毒的临床分型

       主要分为七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急性肝损害型。

       何为“假愈期”?

       在七种类型中,急性肝损害型引起的中毒最为严重。患者进食毒蘑菇后6~30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自觉康复。1~2天后患者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等症状,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急剧升高,提示出现肝损害。在医学上“自觉康复”的这段时期称之为“假愈期”。“假愈期”常常会让患者、家属或大夫忽视了病情的严重性而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常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特别提醒注意!

       三、近几年在我省引起中毒的几种剧毒毒蘑菇

       1、淡红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是致死率极高的毒蘑菇。一般食用后6~24小时出现不适,如头昏、乏力、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可能出现1~2天“假愈期”,随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昏迷、黄疸、无尿等症状,严重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假淡红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

       3、灰花纹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导致死亡的种类。该菌与老百姓俗称的茅草菌、芝麻菌、伞把菇等蘑菇外观非常相似,从外观形态上很难辨识。

       

       4、条盖盔孢菌: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肝损害型,死亡率也极高。夏秋季在针叶树腐木上成群或成丛生长,也经常出现在锯木厂的木屑堆上。

       5、欧氏鹅膏:剧毒,中毒类型为急性肾衰竭型。

       6、亚稀褶红菇:剧毒,中毒类型属于横纹肌溶解型,病死率极高。该菌与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它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他们区分开来。误食后发病时间最短的为10分钟,其余均在1小时内发病,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症状,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血尿或血红蛋白尿、肌酸激酶急剧上升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四、关于毒蘑菇鉴别

       由于野生蘑菇的种类繁杂,目前主要通过菌类专家根据毒蘑菇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但部分有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菌类专家也很难单凭肉眼辨认,需要科学实验进行判定,而不能仅凭经验或传统的错误方法去辨别蘑菇的毒性,如煮蘑菇加大蒜、用银针扎、看蘑菇颜色、外形、生长地方、是否生虫等,这些民间鉴定方法都无科学依据。

       五、食用野生蘑菇的三个基本原则及九个注意事项

       (一)食用野生蘑菇的三个基本原则:

       1、没有吃过的不要吃;

       2、不认识的不要吃;

       3、没有把握的不要吃。

       (二)食用野生蘑菇的九个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采摘、买卖、进食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不吃过小的野生蘑菇,因为过于幼小形态特征不明显,无法准确识别,很容易混杂有毒种类。

       3、不采食“头上带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蘑菇,可以避免误食剧毒鹅膏。

       4、炒熟煮透后再吃,不要用急火快炒,应翻炒时间长点,使其更好地受热均匀。

       5、每餐最好只食用一种野生菌,避免掺杂毒蘑菇的可能。

       6、吃菌不喝酒,喝酒不吃菌。食菌不宜喝酒,饮酒可能促进或加速某些毒素吸收,引起或加重中毒。

       7、不给小孩老人吃。老人和小孩抗毒能力弱,发病致死率较高。

       8、吃蘑菇前“拍一张照片,留一个蘑菇”,以备万一中毒后医生对于中毒类型的判断并开展针对性救治。

       9、最好的预防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六、发生野生毒蘑菇中毒时怎么办?

       进食野生蘑菇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或有其他不适,要高度怀疑野生蘑菇中毒,野生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治疗方法,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2、在等待救治时,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对神经精神型的中毒患者进行束缚,防止其伤人或自残甚至跳楼等举动。

       3、保留剩余蘑菇样品或把进食蘑菇的照片提供给专业人员救治参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4、如果所就诊医院不具备救治野生蘑菇中毒的医疗条件,医院要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尽快将病人转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松桃百姓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松桃百姓网“松桃社区”用户上传并发布,不代表松桃百姓网的观点和立场。 上一篇内容 沿河:“老”干部发挥“新”作用 下一篇内容 【先进事迹】深入党建引领 发展“新格局” 内容标签: 到了 采蘑菇 蘑菇 鲜蘑 季节

评论(0)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跟贴用户自律公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立即注册 |

暂无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

推荐阅读
分享